“汽車16團—口述曆史”專欄:
西藏高原“鐵犛牛”
—— 口述我所了解的汽車十六團曆史脈絡
(1950一一1969)
張曉東
(點擊進入)第一節:紅色血脈是汽車十六團力量之源
第二節:進軍西藏迎接新考驗
上世紀50年代,為了統一祖國、解放西藏、鞏固國防,根據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和西南軍區劉、賀、鄧首長的命令,“輜汽一團(汽車十六團)”配屬18軍築路進藏。十年間,這支部隊的滾滾鐵流,克服千難萬險,始終戰鬥在修建康藏公路的最前沿,錘煉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的紅色精神,為康藏公路的修建和通車做出了突出貢獻。
奉命配屬18軍進軍西藏,是汽車十六團戰史中最壯麗的篇章 。
1950年1月10日,毛主席電報批準同意西南軍區派出18軍擔任“進軍西藏、解放西藏”任務。其後又相繼做出“一麵進軍、一麵修路”和“背著公路前進”的指示,並親自製定了“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方針。
1950年3月,“輜汽一團”由重慶開進到四川新津縣駐紮,為進軍西藏做準備。在此稍前,曾到簡陽石橋訓練隊接收解放起義的原國軍駕駛員450人,加上在南京、武漢招收的100多名地方駕駛和技術人員,全團形成了600餘人的技術隊伍。這支技術隊伍在團黨委的團結、教育、改造下,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組織紀律性得到加強,在其後的修築康藏公路和“長期建藏”的戰鬥中,為汽車十六團完成艱巨任務,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支技術隊伍在解放軍這個紅色熔爐裏鍛煉成長,有不少人入了黨還被提拔為領導幹部。
為了落實毛主席交給的光榮艱巨任務和解放西藏人民,支持18軍進軍西藏,在1950年3月和1951年3月,周恩來總理曾兩次批準將從蘇聯進口的200輛吉斯151卡車和200輛嘎斯51卡車撥付給“輜汽一團”使用;這兩批車使全團裝備煥然一新,運力大為增強,加上原有的車輛,其時全團車輛達到600餘台,是當時西南軍區規模最大、裝備最好、實力最強的汽車部隊。這也是汽車十六團曆史上第一次換裝(1956年這批車又交回後勤成都車庫封存)。
西南軍區更是雷厲風行貫徹中央軍委的決定,迅速及時地發出指示,要求全區部隊都要全力支持18軍進藏。軍區參謀長李達、後勤部長餘秋裏從各部隊抽調最好的美式“道奇”卡車,三年間,先後組建6個汽車團,成建製的分批劃歸進藏部隊配屬執行任務。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1950年2月1日,西南軍區在重慶成立了“進軍西藏支援司令部(簡稱支司)”,由18軍副軍長昌炳桂任司令員、三兵團後勤部長胥光義任政委,參謀長是西南軍區司令部軍政處副處長何雨農。“支司前指”駐紮新津,下轄一個工兵師、三個汽車團(包含輜汽一團)、三個畜力團、兵力達一萬餘人。
1950年4月13日,西南軍區工兵縱隊在譚善和司令指揮下,有6個工兵團、2個汽車團(包含輜汽一團)、1個畜力團以及18軍的158、162、157步兵團大部,軍直屬工兵營、偵察營以及西康駐軍一部和地方西南公路局兩個技工大隊共兩萬餘人參加,開始緊急施工修複雅安至甘孜的公路。這個階段“輜汽一團”配屬18軍修路部隊,戰鬥在進藏公路第一天險“二郎山”一線。公路於當年5月21日通車天全、6月17日通車康定、8月26日通車甘孜。其後於12月1日又將公路延伸至瑪尼幹戈。
(未完待續)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張曉東1963年秋成都入伍,汽車十六團十二連二排四班戰士駕駛員。當兵5年後,退伍到工廠從工人幹起,當過宣傳幹事、《四川青年報》編輯、記者、刅公室主任,中央政法委機關報《中國法製報》川藏記者站記者、副站長、站長,《法製日報》川藏分社社長(高級記者)。從事新聞工作30餘年,寫過一批有關青年和法製類作品,曾多次獲獎,特別對涉藏諸方麵有濃厚興趣。
作者:張曉東
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盛讚國聯民生投行團隊:創造了中國資本市場單一團隊服務單一客戶的最長紀錄 [阅读]
貶值美元、發行百年零息國債 海湖莊園協議意味著什麽 [阅读]
港股中金公司低開7%,中國銀河跌超5% [阅读]
知名博主陳震:智界R7比特斯拉Model Y好出了一台Model 3 [阅读]
政策調整預期下白酒行業庫存壓力顯現 上市公司與經銷商博弈加劇 [阅读]
每日互動與中電雲達成戰略合作 共築可信數據空間+可控大模型 [阅读]
募資40億、估值超350億,“英偉達親兒子”AI雲廠商Coreweave一周內申請IPO [阅读]
瑞鬆科技發布2024年度業績快報,盈利0.114億元 [阅读]